2007年11月19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和谐促进工作室为居民“打杂”
享受过他们真情服务的居民都叫爽
本报记者 徐晓

  在舟山市普陀区,你经常会看到一群满头白发、年龄在六十左右的老婆婆在社区里逛,她们走街串巷,风雨无阻,为给社区创造一个治安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义务巡逻。记者向普陀区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冯圆圆打听后才知道,这些老婆婆都是社区“和谐促进工作室”的义务巡逻员。
  冯主任介绍说,“和谐促进工作室”是于2007年3月开始在几个社区进行试点,7月在全区渔农村和城市社区全面推开的,“工作室”下设民情收集组、信访化解组、治安防范组、帮扶救助组、文明创建组等6个工作组,人员主要由社区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治安积极份子、法律工作者、新居民代表等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群众所组成,以义务服务为主,集体办公,轮流值班。
  记者了解到,仅大东社区“和谐促进工作室”就聘有22名工作人员,他们从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4名工作人员“坐堂”值班,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信访接待、纠纷调解、治安防范、法制宣传、民情收集、帮扶救助等项服务。这班“坐堂”值班的老同志还经常主动上门走访,倾听民声,收集居民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
  记者一走进大东社区的“和谐促进工作室”,就听到一位老伯气咻咻的声音:“你们给我评评理,我要请保姆,家里人为什么不让请?”林全宏马上热情地给这位已经90多岁的老伯让座倒水。“老阿伯,阿拉晓得您的事,您有妻子和儿女、媳妇照顾,不用请保姆,这笔钱好省。您先坐下来消消气,再给阿拉讲讲侬年轻时的功劳……”经林全宏和竺礼江的热情接待和耐心劝解,老阿伯不一会就高兴地离开了工作室。
  林全宏和竺礼江都是东大社区“和谐促进工作室”的“老娘舅”,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前不久被他们成功调解的一起楼上楼下漏水纠纷的双方特意赶了过来,向他们表示感谢。林全宏对记者说,“百姓的事无小事,如果小矛盾处理不好,可能会酿成大问题,所以马虎不得。”
  林全宏还告诉记者,工作室建有情况报告、联系走访、跟踪服务、联席调解等制度,并与共建单位联手居民提供服务,这样,社区就能深度介入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到百姓事儿有人管,百姓倾诉有人听,百姓权益有人护。他说:“我们这个‘和谐促进工作室’自今年3月开张至今,已接待居民来信来访几十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成功率达100%。”
  普陀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俞继英说,社区是群众生活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近年来,我们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来抓,以“和谐促进工作室”为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共建共享贯穿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全过程。